第1102章 磨盘-《四合院:猎人开局,枪指贾张氏!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货车缓缓驶出院门,王满仓坐在副驾驶座上,扭头看着窗外。熟悉的街道慢慢往后退,路边的老槐树已经抽出了新芽,几个孩子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去上学,像极了当年的自己。他忽然想起小时候,爹推着磨盘,他就在旁边跑前跑后,用小手往磨眼里塞玉米,爹总说:“慢点儿,磨盘不等人,日子也不等人。”

    镇中心广场上已经热闹起来了。红色的拱门立在入口处,上面写着“非遗文化节”几个大字,随风飘扬。广场中央搭起了几个展台,有捏面人的、剪纸的、扎风筝的,各色手艺人大显神通,引得不少人围观。

    王满仓他们的石磨展台在广场的一角,虽然位置不算最显眼,但刚把磨盘卸下来,就吸引了不少目光。几个老人围了过来,指着磨盘啧啧称奇。

    “这不是老王家的那盘磨吗?我小时候还去他家换过玉米面呢!”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说道。

    “对对,就是这盘!当年王大爷磨的面,又细又香,蒸出来的窝窝特别筋道。”另一个老人附和着。

    王满仓听见了,心里热乎乎的。他和李桂芝一起,把磨盘安置好,又将磨棍放在旁边。李桂芝还特意带来了一小袋玉米,金黄饱满,是前几天刚收的新玉米。

    王小轨也带着手机架赶来了,他熟练地把手机固定好,镜头对着磨盘。“家人们,我们到文化节现场了!大家看这盘老磨盘,是不是很有年代感?等会儿我爹就给大家展示石磨磨面的全过程!”

    直播间里很快就热闹起来。

    “哇,这磨盘看着就很有故事!”

    “爷爷以前也有这么一盘磨,可惜后来扔了,好怀念啊。”

    “期待磨面的过程,感觉会很治愈!”

    小周带着一群记者过来了,其中还有个扛着摄像机的,对着磨盘和王满仓一阵拍。“王叔,准备得差不多了,能开始展示了吗?”小周问道。

    王满仓点点头,深吸了一口气。他拿起磨棍,试了试手感,又往磨眼里放了几把玉米。李桂芝站在旁边,帮他扶着磨棍的另一端。“准备好了吗?”她轻声问。

    王满仓看了她一眼,眼里带着笑意:“来吧。”

    随着他用力一推,磨盘缓缓转动起来,发出“吱呀——吱呀——”的声响,像是在哼着一首古老的歌谣。玉米从磨眼里慢慢滑下去,被磨齿碾成细小的颗粒,再随着磨盘的转动,从磨盘边缘簌簌落下,形成一道金黄的瀑布。

    周围的人都安静下来,目光紧紧盯着磨盘。孩子们好奇地睁大眼睛,大人们则露出了怀念的神情。刚才那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叹了口气:“多少年没听过这声音了,一听就想起小时候啊……”

    磨了大概半个时辰,王满仓额头上已经布满了汗珠。李桂芝赶紧递过毛巾给他擦汗,又倒了杯温水。“歇会儿吧,看你累的。”

    王满仓接过水杯,喝了一大口,水流顺着嘴角往下淌,他不在意地用袖子一擦。“没事,好久没这么痛快地推磨了,感觉浑身都舒坦。”

    这时,一个穿着校服的小姑娘怯生生地走过来,看着王满仓:“爷爷,我能试试吗?”

    王满仓愣了一下,随即笑了:“当然可以啊,来,爷爷教你。”

    他把磨棍递给小姑娘,手把手地教她怎么用力。“推的时候要顺着劲儿,别硬来,磨盘有它自己的节奏。”小姑娘学得很认真,小脸憋得通红,磨盘却只转动了一点点。周围的人都笑了起来。

    “这活儿看着简单,其实挺累人的。”一个中年男人说道,“我小时候也推过,推不了几圈就胳膊酸。”

    “可不是嘛,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,哪受过这罪。”有人附和着。

    小姑娘推了几圈,累得气喘吁吁,却一脸兴奋:“爷爷,原来磨面这么辛苦啊!以前的人真不容易。”

    王满仓摸了摸她的头:“是啊,以前没有机器,啥都得靠人力。不过啊,这亲手磨出来的面,吃着香。”

    王小轨的直播间里,观看人数越来越多,礼物也刷个不停。

    “这小姑娘好可爱,体验得很认真!”

    “王叔教得好有耐心啊。”

    “突然想尝尝石磨磨出来的玉米面了,感觉一定很好吃。”

    小周走过来,递给王满仓一个荣誉证书:“王叔,这是给您的,表彰您为非遗文化传承做出的贡献。”

    王满仓接过证书,手有些颤抖。他这辈子没读过多少书,也没拿过什么证书,这还是头一次。证书上的字他认得不全,但他知道,这是对他,也是对这盘老磨盘的肯定。

    李桂芝看着他,眼里满是骄傲:“快收好了,这可是咱家的光荣。”

    中午的时候,广场上的人更多了。有人听说了石磨磨面的事,特意绕过来看看。王满仓和李桂芝索性支起了一个小桌子,把早上磨好的玉米面拿出来,现场蒸起了窝窝。

    李桂芝的手艺很好,和好的面团软硬适中,捏成一个个圆圆的窝窝,放在蒸笼里。不一会儿,蒸笼里就冒出了白汽,带着浓郁的玉米香,飘得很远。

    “好香啊!”有人忍不住赞叹道。
    第(2/3)页